(资料图)
近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技术与装备” (2019YFC1805700)项目在建工修复(300958)马(合)钢项目部召开示范工程现场考察暨专家交流会,标志着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工艺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技术的低碳绿色可持续体系构建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牵头实施,建工修复作为课题四承担单位,重点开展原位热强化化学氧化/还原耦合修复技术与装备的工程化应用研发。项目跟踪专家南京大学周东美教授、江南大学何锋教授、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宋云研究员、项目及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示范工程以原位热处理与化学氧化耦合修复为核心技术路线,针对典型多环芳烃-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研究在不同温度场条件下,原位热强化化学氧化/还原耦合过程中化学反应过程的传质效应和反应效率的时空变化规律,验证在原位热强化化学修复耦合条件下,加热和药剂注入过程的精准控制技术,以实现均匀温度场和药剂的有效分布。
交流会后,与会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共同参观了建工修复马(合)钢中部A区、C区片区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现场,就土壤淋洗和热脱附的工艺流程、参数设计交换了意见。
深化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建工修复持续完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大创新平台,着力提升科技管理效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