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练习“面壁蹲墙功”的经历及体会

小时候,我是不喜欢马步桩、蹲墙功的,感觉这东西太枯燥、没啥用,那时候就想学武功招式。由于特别喜欢武术,上大学之后,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散打,那时候很努力,学习文化课之余,每天练散打的时间都不少2个小时,周末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导致我饭量巨大,每天吃4顿,还特别瘦。所以进步非常快,大三的时候,速度、力量、实战已经可以碾压学校跆拳道协会黑带四段教练。

大四的时候,已经有点飘飘然了,不知天高地厚。有一次,老师讲传统武术的整体发力,找我配合演示,其中有个环节是,老师胸前放一个胸靶,我用正蹬腿或侧踹腿攻击,我发现自己非但力量打不出去,而且反震的自己头疼,老师稳如泰山一动不动(要知道,那时我已经小有名气了,特别是我的侧踹腿出了名的力量大)。这才明白自己与老师的差距有多大,然后更加刻苦的训练。但是发现自己力量基本不增长了,非常苦恼,用沙袋测试的时候(沙袋200斤,后面有个180斤的兄弟顶着沙袋),还是感觉有力量发不出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时候,另一个老师指导我练习四平大马步、面壁蹲墙功,起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一个月之后,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再次侧踹沙袋的时候,那个兄弟已经顶不住了,一个侧踹腿,他得退后好几步,然后这个兄弟也开始练习四平大马步、面壁蹲墙功了。

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我的痔疮彻底好了,老师说跟这两个功法都有关系,这时我才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毕业近二十年,虽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但是断断续续一直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

今天,我把自己练习“面壁蹲墙功”的方法以及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里插个题外话,有人问我这个是不是智能气功庞明教授传出的,然后我查了一下庞明教授的资料。应该不是来自智能气功,因为王培生大师比庞明教授大了21岁,而且他教我老师的时间早于1976年(具体哪一年不知道,但我老师说他学这个时候十七八岁,所以推算出早于这个时间),而庞明教授公开面壁蹲墙功的时间是1985年。不想沾名家大师的光,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我老师没有拜师王培生大师,我也没有拜师我这个老师,可以说仅仅是老师与优秀学生的关系。

动作非常简单,核心要领只有两个:一是面对墙壁、双脚平行、脚尖抵墙;二是吸气下蹲、呼气上起。据说,以前的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练这个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肯定不会出偏,因为有墙的限制,膝盖肯定过不了脚尖,也没法弯腰驼背,可以说你的动作都固定死了,绝对不会出现深蹲、马步桩等动作不标准伤腰伤膝盖的情况。

我练习面壁蹲墙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1阶段:两脚开步、脚尖抵墙。

两脚平行开步,距离与肩同宽(这里记住一点,两脚开步与肩同宽的意思就是肩井穴对着涌泉穴),脚尖抵墙,吸气下蹲、呼气上起,要注意动作缓慢,头要正,不能左顾右盼。如果蹲不下去,可以适当加大开步距离,以刚刚能艰难蹲下去为度,不要追求轻松。关键是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练习,随着周身气血充足,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做到两脚与肩同宽了。

第2阶段:两脚并拢、脚尖抵墙。

开步下蹲越来越轻松后,两脚距离慢慢缩短,直到并拢。下蹲时,要注意意守丹田;上起时,注意百会上领,好像百会处有一根线向上拽着脊柱逐节升起、伸动、拉直。一开始不要追求数量,待动作熟练后,慢慢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能很轻松的一次做到50个,不会气喘吁吁、腿部肌肉酸痛,这时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3阶段:赤脚抵墙、背手蹲墙。

穿鞋的时候,虽然脚尖抵墙,但实际上,由于鞋子的限制,脚尖并没有真正抵墙,还有一厘米的距离。赤脚抵墙能大大增加难度,加强对脊柱的抻拉;两手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处,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这两个增加难度的动作一个一个来,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另外,一定要注意动作缓慢,不要快蹲快起。我一般1分钟做6个。

面壁蹲墙功的作用:

①快速增长腿部力量,让你在擂台实战中打出整劲;②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面壁蹲墙功对拉筋有极为显著的效果;③对长期在电脑前工作、低头玩手机的人有好处;④有助于松腰、补充阳气,所以多数内家拳都将其作为基本功;⑤还有很多好处,因为头条限制发不出来。

另外,减肥效果非常好,想减肥的同志可以试试,每天做3次,每次做50个,保准一个周就能见到显著效果(我亲身体验过,1个月减了12斤)。身后一定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身体后倾受伤。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能有这么显著的效果?须知大道至简,不相信的话,可以亲身试试,反正你又不会损失什么。

关键词:

上一篇:普惠快信协商还本金可信吗?劝你慎重对待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